华夏是中国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,以区别于四夷。在周朝时,凡遵循周礼、守礼义的族人被称为夏人,姬姜诸侯国又被称为诸夏。大约从春秋时代起,我国古籍中首次将“华”、“夏”合并使用,不管中原地区还是偏远地区的部族,无不都顺从周王的旨意。下面将从汉人称呼、"Hua"和"Xia"的涵义、夏朝的存在性、《史记》中的批评、彝族勒俄特依等角度来探讨华夏的来历。
一、汉人称呼是怎么来的?
汉人是因中国的大汉王朝而得名,汉朝以前称“华夏”或“诸夏”,是多种族、多民族、多文化的共存时代。因此,春秋战国、大秦帝国时代称呼为华夏人更为准确。
二、"Hua"和"Xia"的涵义是什么?
华夏最早出自《尚书》中的“华夏蛮貊,罔不率俾。”这是古籍中首次将“华”、“夏”合并使用的记载。其中,“华”意味着光荣、文明进步,代表了先民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。而“夏”一词,则与中国最早的世袭制朝代——夏朝有关。不过,夏朝是否真实存在仍然存疑,因为历史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不够可靠,也没有夏朝的遗址出土。
三、夏朝存在性的批评
夏也称“华夏”、“诸夏”,是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。夏是中国之人,所谓的“中国”即是指古代的中原地区,这与周围的夷狄地区相对。然而,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。史记中记载的夏朝历史并不完整,而后世又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,因此有人质疑夏朝的存在性。
四、《史记》中的批评
在《史记》中,司马迁对夏朝的记载也表示了质疑。他认为夏朝的天地代、五行传承等神话传说具有虚构成分,将夏朝视为传说中的帝王之国。然而,司马迁也承认夏朝统治者的贡献,如禹治水的故事等,并将夏朝作为中国历史的起源。
五、彝族《勒俄特依》
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,他们有一本被称为《勒俄特依》的传世文献,被认为可能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书。这本书记录了先民们在华夏地区的生活、祭祀等方面的种种事迹。
华夏一词最早出现在古籍《尚书》中,由于中原地区和周围部族对周王的顺从,渐渐形成了华夏这一自称。汉人则因中国的大汉王朝而得名,而夏一词则与中国最早的世袭制朝代——夏朝有关。尽管关于夏朝存在性的争议不断,但华夏作为中国的自称,一直延续至今。不论夏朝是否存在,历史文化的丰富多样,以及彝族《勒俄特依》等文献的存在,都为我们揭示了华夏文明的源头和多元发展的特点。